logo
test
疫情之下,不必恐慌,中醫抗疫,自有良方
發布時間:2020-02-02 13:29:23 共瀏覽3363次

       當下,正值疫情傳播蔓延之時,防控形勢嚴峻,作為祖國傳統中醫,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呢?新型冠狀病毒,中醫稱之為“疫疬邪氣”,明末清初的傳染病學大家吳又可《瘟疫論》中論述:“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雜氣所感”,此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非無臭”,觸之者,多通過口鼻進入體內,具有發病急驟,來勢兇險,病情險惡,變化多端,傳遍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在人群中廣為流行,所以隋朝大家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述:“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此氣來之,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從各家論述來看,歷朝歷代,都發生過大疫,而且,最后都找到了防治的辦法!現在醫療技術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較古時不可同日而語,相信我們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價戰勝這場疫情的。


       古時之法歷經時代變遷,大浪淘沙精華留存。依然對我們的中醫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認為,感染后發不發病,發病是否嚴重,和兩樣東西有關,一是感邪的輕重,二是人體正氣的程度。感邪重,觸之即發;感邪不重,但正氣不足,觸之也發;感邪不重,正氣充足,邪不勝正,則不發,或者發者亦可很快痊愈!鑒于以上情形,疫毒已來,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幾點就是:第一,科學防控,閉門不出,不與之接觸。第二,提升自身正氣,增強防御病邪的能力!

      

       所謂“正氣”,就是人體的主動防御病邪的能力,是護固之氣!通俗的來說,可以認為是“陽氣”,五臟六腑皆有陰陽,陽氣表現的就是五臟六腑的功能狀態,陽氣足,五臟六腑功能正常,衛氣充盈,則正氣旺盛。陽氣虧,則臟腑功能低下,氣血虧虛,正氣衰弱!從統計的數據來看,本次疫情的易感人群和死亡病歷來看,大部分都是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可以看出,陽氣、正氣對疾病防御的重要性!

       

       然而在我國,30---60歲人群,由于飲食不節、勞逸失度、起居無常、情志不調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現臟腑功能失調,人體機能下降等一系列陽氣不足的表現,即所謂的“亞健康狀態”。所以提升自身陽氣對于中老年朋友來說尤為重要,提升陽氣,就是提高五臟六腑的活力,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但是一味服用大量的壯陽藥物是不可取的,《黃帝內經》云:“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盲目的補陽往往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有些還會適得其反!本人跟隨明末清初扶陽大家鄭欽安第四代傳人四川名醫盧崇漢學得一方,可微微鼓動少火,輕輕扶助陽氣!可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擬方如下:黃芪30防風9白術12桂枝15生姜30茯苓15石菖蒲20砂仁6蒼術15桔梗10甘草10板藍根15淫羊藿15,八歲以下兒童減半。

         

       全方一則護固衛氣,二則鼓動少火生氣,三則溫化濕濁之氣,四則兼清肺之燥火!平常服之,可提升自身陽氣,清除陰霾之濁氣,增強免疫力,老少皆宜!但是,當下疫情嚴峻,首要還是要科學的防護,避免接觸疫毒才是!


朱志華.jpg



      朱志華,  中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空港院區 業務副院長,國際中醫藥適宜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師從嶺南醫學門派,  拜讀于全國名老中醫、八桂名醫方顯明教授門下,先后跟隨全國百名優秀中醫邱健行教授、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王清海教授學習,并追隨四川名家、火神派第四代傳人盧崇漢學習。在中醫藥調理人體健康及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急慢性胃腸炎、慢性肝炎、前列腺炎、肝硬化、頑固性咳嗽、皮膚病、失眠、月經不調等常見病多發病方面,有較深入研究。 


來源:朱志華 分享至:
欧美激情性A片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国产免费a片不卡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精品视频99精品视频男男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